談「真誠相信」

早前,警務處處長曾偉雄再次就去年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的保安安排作出回應,縱然監警會的報告已指出當日警員「黑影論」的解釋「奇怪和充滿巧合」,並不可信,但曾仍表示這是自己「真誠相信」的可用資料。此論一出,各界抨擊,紛紛要求處長收回「黑影論」,並為事件道歉。

世事本相從來都是真假難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與假的界線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是難以判別的。但是,曾處長去年在立法會替警隊解畫的「黑影論」卻非常自我解構地提醒人們反思「論述」與「實存」之間的對應關係。描述眼前所見即為「真相」、「事實」?「警員見有黑影從身邊走出,本能反應用手擋住」這種詭異的陳述方式,正正用了最淺白的方式告訴大家「論述」與「實存」之間的對應關係是何等的脆弱,而在大部分情況下,所謂的「事實」其實只是各人基於自己的立場和利益合力拼湊出來的「論述」而已。

當大眾還拘泥於「黑影論」當中「論述」與「事實」之間有着如何令人有難以接受的距離時,處長亮出「真誠相信」四字,進一步將「個人論述」凌駕於一切之上。個人的「真誠」可以統攝他人論述,而事情的真與假、對與錯在個人絕對的「真」之中通通都變得不重要了。

曾處長以最真誠的姿態揭示了事件詮釋背後所隱含的權力關係,以最懇切的方式提醒大家反思「論述」與「實存」的差距之間各種可待發揮的空白,在這個意義上,糾纏於事情真假、硬是要求處長道歉的市民,的確是不切實際。

鬼上身

在靈異的電影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俗稱「問米婆」的靈媒,她們進行通靈這個神秘的儀式的時候,會雙手不停拍着桌面,反白眼,狀甚痛苦地搖晃身體。這時候,我們就知道她正被靈體附身,通常儀式完畢後,鏡頭總會大特寫一個問米婆虛脫的表情,於是,我們知道讓靈體入侵身體,是一件會讓自己大傷元氣的事情。

其實,要親身經歷這種靈異的體驗,無須去做靈媒,做編輯也可一嘗這種恐怖的經歷。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被稱為「作者」的人,其實是沒有「我手寫我心」的能力,他們的稿件猶如他們複雜錯亂的精神世界,地球人是難以理解的。編輯這些「文字靈媒」,就是本著大無畏的精神,冒着精神崩塌的危險,讓這些詞不達意、句子冗贅、廢話連篇、前言不對後語,處處展示出精神錯亂徵狀的文字入侵自己的邏輯思維,經過一輪反覆揣摩,將這些無人看得明白的外星語反芻成文從字順的內容,整理成適合地球人看的內容。

審閱這樣的稿件,對精神健康的損害程度,不亞於被不明來歷的靈體附身,所以你會發覺許多編輯下班的時候,都會處於一種魂不附體的虛脫狀態。

決意養成每天閱報習慣

以往跟好久沒見的親戚見面,大家寒暄交換近況,我總是喜歡搞一個爛gag:「xx結婚未?早就結了啦,你沒看報紙的嗎?」

但是,這兩天發生在自己以及別人身上的經歷,才讓我明白原來真的有些與自己有切身關係的東西,如每個月出糧給自己的公司,被股東入稟法庭申請清盤;自己任教的學校,不知何時已決定轉為直資…….等消息,原來通通要打開報紙看才知道。

為了避免自己再次成為最後一個才知道重要消息的人,我決定養成每天閱報的習慣。

睇死名單

身邊總是有些人,三不五時就向你抱怨自己正為某些生活的難題而苦惱,抱怨到最後就是說不明白為何自己會有此遭遇。最初聽這些人吐苦水的時候,你或會同情他們處境,但時日一久,你跟這些人交手多了,對他們了解多了,就會發覺他們的煩惱其實都是自找的,真正運氣不好而導致的失敗,並沒有他們想像中的多。

我比較相信在人生的大部分情況下,是「性格決定命運」,做事沒有計劃、沒恆心、臨急抱佛腳、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練精學懶、空談理念而拙於實踐、承諾了人的事從來不會辦到、有頭威無尾陣、沒有責任感…….那些經常抱怨的人,失敗的原因不外是這樣。不過這種人卻總是有自己的造化,上天賜予他們這些性格上缺失的同時,亦奪去他們自省的能力,他們永遠不會發現/明白其實生活中的難題大部分因自己的性格而起,懵然不知地永遠輪迴在失敗的循環之中。當然,這種人自有這種人的樂趣。

一旦確定某人是這樣的火星人,我會很安心地將他列入到內心的「睇死名單」,你可能覺得我太過主觀,不過自問看人從來沒錯,被我列入名單中的人,其失敗的精彩程度永遠不會叫人失望。因此,暫時到目前為止,被我列入名單中的人,從來只有不斷累積失敗的經驗繼續迷失自己,卻沒有一個能從失敗的輪迴中超脫,能讓我於名單之中剔除。

不要嘗試問我這個名單上有甚麼人,不過我可以確定的是名單上的人即使看到這篇文,也不會知道其實是在說他們就是了。

請飲茶論

偶爾跟朋友抱怨前路茫茫,總會被問及會否考慮重執教鞭,我口裏雖說沒打算,但世事難料,誰知道將來的情況如何呢?可是教書時那些惡夢的回憶卻還是令我猶有餘悸,目前這一刻如要我真的坐言起行,付諸行動找工,卻還是沒有勇氣;。

今天跟一位仍「身在江湖」中的友人談天,她在學校剛處理完放榜事宜,跟我分享了放榜的「趣聞軼事」,大家聽聽這件在學校發生的「一件小事」,可能會明白為甚麼自己情願在現在的公司浪費青春也不願重返學校。她說有個自己任教的學生放榜後跑來找她,當着她面抱怨因她教得不好,所以拿了個F,朋友聽後無奈(而又氣憤地)教訓那學生讀書時「偷工減料」,亦不忘補充自己教的學生中亦有人拿了B,以證明她的教學質素。那學生被說得無言以對,最後卻還是厚顏地發表了一個「偉論」:「你既然有學生拿了B,不是應該要請我們飲茶嗎?」

?!?!

驚奇地問友人學生得到佳績請飲茶的不應該是他們嗎?為甚麼反而應是老師請他們?朋友沒好氣表示那學生的邏輯是她的學生中有人考到B,那即意味她可保住飯碗,所以作為老師應該感激學生畀面讀好了她教的那科。

……

聽完朋友與學生的對答後,除了答一句「痴X線」,想不到可以給她甚麼反應。朋友感慨地說現在大部分學生也是這樣的思維,從「請飲茶論」看,為人師表與一般服務性行業並沒有甚麼分別,自問學問和修養還未到火候,教書時恐怕做不到華仔提倡的「今時今日的服務態度」,實在沒資格沒信心沒能力教好時下那些以為全宇宙都圍繞着他們公轉的年青人,阿們。

陪着你醜

在報上看到《Stephy創書展大笑話 小說錯字連篇》這單新聞,個人認為這是個給喜歡寫作/企圖以寫作展示才華的女生的警世故事:

【明報專訊】向來以才女自居的鄧麗欣(Stephy),今年推出自家創作的愛情小說兼寫真集《陪著我走》,賣水著靚相之餘,更大賣才氣,將自己及朋友的愛情故事寫入其中。可惜,新書昨日推出即時被讀者揭穿底牌,直斥她寫的小說錯字連篇。

出版社:照Stephy原稿印刷

昨日,本地各大傳媒收到電子郵件,內容直斥「Stephy扮才女」,指她剛推出的愛情小說兼寫真集《陪齟我走》,竟有接近40個錯別字,例如將「一併」寫成「一拼」、「寂寞」寫成「寂莫」、「眼眶」寫成「眼框」、「階段」變為「階斷」、「踐踏」錯寫成「淺踏」,絕對是今年書展的一大笑話。本報翻查Stephy的著作,發現的確有很多錯別字。

讀者建議向死敵傅穎學習

該名讀者就此事查詢出版社大眾書局,發言人表示他們只負責發行,「照Stephy的原稿印刷」。該讀者最後建議Stephy讀多幾年書,平日要多看書識字,更窒她最好向死敵傅穎多學中文字,該讀者更讚傅穎推出的散文集從未出現錯別字。這位讀者狂踩Stephy來抬高傅穎,未知他是否傅穎的忠實粉絲呢?

就錯別字一事向金牌大風發言人陳小姐查詢,她表示不予回應。

延伸閱讀:蘋果還很抵死地替本書做了一個詳細的「勘誤表」

故事教訓:
1.「才女」不能輕易認,雖知道女人是善妒的動物。
2.為免出醜,出版書籍要找一間有良心的出版社,找具質素的編輯替你把關,而不是合上眼睛替你將「原稿印刷」。
3.別亂擺「才女款」,堅決拒絕人家改你的東西。

最警世的還是老友對此事的評語:「不過係香港呢個地方, 無乜人會好care呢d野啦….起碼買果d唔會理…有人買就得啦」,原來是這樣,過時的應該是我......

朋友

最近一兩個月,出則往學校講書,對著老師就像男人對女人承諾會娶對方一般——當老師問網上題庫的更新情況時,就心虛地許老師一個未來;入則在公司出卷、審卷、寫稿、發稿、校稿,在市場需求的陰影下掙扎求存。

在這要緊的關頭,收到一份外判回來的閱讀卷,文章與題目互不搭配程度,有如一對「因誤會而結合」的男女,謹輯錄文章及部分「搭錯線」的題目,讓大家感受一下我「審閱」(其實是重出)時的痛苦:

〈朋友〉 魯迅

1      我在小學的時候,看同學們變小戲法,「耳中聽字」呀、「紙人出血」呀,很以為有趣。廟會時就有傳授這些戲法的人,幾枚銅元一件,學得來時,倒從此索然無味了。進中學是在城裏,於是興致勃勃的看大戲法,但後來有人告訴了我戲法的祕密,我就不再高興走近圈子的旁邊。

2      去年到上海來,才又得到消遣無聊的處所,那便是看電影。但不久就在書上看到一點電影片子的製造法,知道了看去好像千丈懸崖者,其實離地不過幾尺,奇禽怪獸,無非是紙做的。這使我從此不很覺得電影的神奇,倒往往只留心它的破綻,自己也無聊起來,第三回失掉了消遣無聊的處所。有時候,還自悔去看那一本書,甚至於恨到那作者不該寫出製造法來了。

3     暴露者揭發種種隱祕,自以為有益於人們,然而無聊的人,為消遣無聊計,是甘於受欺,並且安於自欺的,否則就更無聊賴。因為這,所以使戲法長存於天地之間,也所以使暴露幽暗不但為欺人者所深惡,亦且為被欺者所深惡。

4     暴露者只在有為的人們中有益,在無聊的人們中便要滅亡。自救之道,只在雖知一切隱祕,卻不動聲色,幫同欺人,欺那自甘受欺的無聊的人們,任它無聊的戲法一套一套的,終於反反復復的變下去。周圍是總有這些人會看的。

5     變戲法的時時拱手道:「……出家靠朋友!」有幾分就是對著明白戲法的底細者而發的,為的是要他不來戳穿西洋鏡。「朋友,以義合者也」,但我們向來常常不作如此解。


1. 以下哪句最能表達第1段的段旨:
A. 作者認為不論大、小戲法也是騙人的技倆
B. 作者喜歡電影多於大、小戲法
C. 作者討厭大、小戲法和電影
D. 作者曾一度沉醉於大、小戲法

答案:  D

(桃:文眼所在,很明顯不在第一段,而且知道答案「作者曾一度沉醉於大、小戲法」與理解本篇文章根本全無關係。這樣問等於邂逅美女,跟人家搭訕卻問人家用那隻牌子的鬚刨無異!)


2. 作者對友誼有甚麼看法?試綜合全文說明之。
作者對朋友的印象較為負面,他認為很少時候人會把朋友理解為以義合者,這意味著他認為友誼的維繫是由利益等其他東西組成,否定友誼美好的一面。考生各抒已見,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桃:審到這一條,我可以完全非常確實地肯定,出卷者一定是被魯迅這篇文的文題「設計」了,本篇雖叫《朋友》,但其實可說是與朋友沒有關係。非常佩服出卷者還能「自我催眠」、「無中生有」地給我一個看來頭頭是道的標準答案,盲目得像對自己完全沒有任何感覺的人表白一樣,彆扭得可以。)

 
故事的教訓是:要愛人,必先懂得愛自己;要出題目考人家,也必先要了解自己手上的材料。

寫到這裏,大家可能覺得本人長篇大論,而且對我「審卷」的厭惡性工作也完全沒有興趣。雖然如此,我實在看不過眼魯迅這一篇大好文章如此遭人糟蹋。如果大家平日喜歡「串人」,實在應該好好看看這篇文章。「串人」者,無非是想達到批評諷刺的效果,但「串人」的時候如明刀明鎗、劍拔弩張就不好玩了。如果這樣的話,倒不如明刀明鎗吵一場架好了。因此話裏藏針、聲東擊西才是「串」的最高境界,試想像對方被你「串親」也還懵然不知,這是一件多麼痛快的事!而這正是魯迅在這篇文章所玩的「戲法」。

如果你看魯迅這篇《朋友》真的以為他在說朋友,那麼你就是被魯迅「設計」了。如果你看我這篇《朋友》,也真的以為我在說朋友,就再被我這隨意編派的篇名再「設計」一次了XDXD!最後,以我「大執」這份卷後的其中一條題目作結,希望大家能答中題目吧!哈

以下哪一項是對文本主旨最準確的描述?
A. 闡述朋友之道
B. 批評暴露者揭發隱祕的行為
C. 批評戲法如何迷惑人心
D. 諷刺無聊的人自甘被欺的愚昧


大聲、小聲、無聲的男人

辦公室裏,男人與男人之間發生紛爭。

男人之間的問題,女人不便貿然插手,故只作壁上觀。大概是在學術上觀點與角度不同,大家各持己見。只能隱若聽見一大一小兩把聲音在討論、爭拗,其中一方固執與堅持的程度與自己的聲量成正比,越說越大聲;另一方的耐性卻又與對方的聲量成反比,對方越說得激動,他卻越保持耐性,盡量控制着以溫和的聲量回應。

雖然從始至終也不清楚爭論的內容,但卻悟出原來從男人的聲量看見男人的氣量。雖說聲量有大小,氣量有寬窄,個人認為男人最重要的還是心中的一團火,直湧丹田,發而為聲,不平則鳴。只要秉持着「和而不同」的信念,不論大聲也好小聲也好,卻還是能得到女性肯定的男人。

最可恨的還是那些無聲的男人,這種男人明知有事發生,卻還視而不見、故意保持沉默,甚至身旁的女性明示暗示他出手調解,卻仍詐傻扮懵、袖手旁觀。這種男人有事的時候,惜言如金,永遠只在事情完結後,才施施然「開金口」說些風涼說話,叫人心灰意冷。

這種涼薄的男人,在女性心目中的地位,也和他的聲量一樣,幾近於零。試問不論何時也處於MUTE狀態的東西,誰有興趣?

Laughing哥不易做

沒有追看《學警狙擊》,不是Laughing哥的粉絲,但眼見他在劇中死得悲壯,不覺也被「Laughing哥精神」感召,忍不住在Facebook加入了他的GROUP,並燒了個紙紮妹仔向他致祭。

Laughing哥之所以成為一個「現象」,無疑是由他悲壯的結局催化出來,但一個虛構的人物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引起大眾共鳴,我相信他身上必定有一些大家認同而現實生活中已漸漸失落的價值觀。

是甚麼讓Laughing哥放棄原本康莊光明的前程和甜蜜的愛情,潛入黑社會當卧底,而且還要「三年又三年」的做了九年?追本溯源,答案可能讓你失笑:將毒販乘之於法,以打擊毒品的擴散,減少毒品對社會的禍害。現在的人甚麼也講求回報收益,三個月投資也嫌時間太長,更遑論會為了一個不知在何年何月才能完成的目標而全身投入,Laughing哥有的可能正是你和我也欠缺的那團火。

有一團火還未夠,還要有才能,才有資本向自己的理想邁進。我相信大家看完Laughing哥死後交代他卧底工作的情節,一定不會對Laughing哥的專業有所懷疑。我所指的專業,不單是指卧底,其實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工作態度--積極了解自己工作場所的運作、人事關係,由低做起,慢慢爭取上司的賞識。現實中有多少人,連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東西也未處理得好,卻學人家奢談理想,試想像Laughing哥入進興的第一天,不做好一些屬於嘍囉的工作,而貿然向大佬力陳改革行銷毒品策略以圖被賞識重用,你覺得他還能在社團混下去嗎?

另外,Laughing哥這個角色可貴的地方,是他雖看似是獨身作戰的卧底,但他同樣講求「團隊精神」,他深明要完成目標,必須團隊的合作,這在以往同類的卧底角色是少見的。作為前輩,Laughing哥常常以曖昧、暗示的方式向同為卧底的鍾立文傳授一些「卧底心得」。當事情發展至他能處理的範圍以外時,他知道要「放手」,甚至犧牲自己,務求將未完成的任務交給後繼者。試想像Laughing哥如剛愎自用,高估自己能力,拒絕將自己的任務「放手」,那麼後面的人連繼續幹下去的機會也沒有,還能怎樣謀求達成目標呢?還有,我最欣賞的,是Laughing哥能有條有理地記錄下卧底行動,讓後繼者有線索繼續跟進他的工作,在一切皆見不得光的卧底身上我們竟還能見到這種「交帶」,真是難能可貴。

職場某程度上和江湖沒甚麼分別,「大佬要你條命,你都要畀」,老闆和大佬都是只要你付出,也只看你最後能否完成任務。老闆和大佬他沒責任關心你為了完成而付出了多少的心力和體力,也不會體諒你是否已盡力而為。同樣,你的同事和兄弟也沒責任去包容你辦事不力而帶給他們的麻煩,如果他們替你善後之餘仍沒有去鵝頸橋打小人詛咒你,還肯花時間心力去提你一把,你應心存感激。

當然,你仍可將自己付出了努力而默默無聞的辛酸,投射在Laughing哥這位悲情的人物身上,但記着,如選擇了要做一個悲劇英雄,就「出得嚟行,預左要還」,別既要享受受人尊重的英雄待遇之餘,還要求別人包容的態度去接納你的過失。

打小人電子化

驚蟄是萬物躁動的日子。在這天,人們既欣喜春天的來臨,卻又擔心轉變帶來的不測,因為除了蟄伏的昆蟲開始活動以外,各種污衊不堪之物如小人、白虎凶星等也會蠢蠢欲動,出口傷人,所以我們有打小人、祭白虎的習俗。維基百科對「打小人」的解釋是「打小人就其目的而言,可分為事前預防的消極性巫術與針對特定人士的積極性巫術兩種,就其儀式則為模擬巫術與接觸巫術之混合」。好學術的一個解釋!繼續看這些「學術性的說明」時,突然發現有趣的東西:

打小人:利用各種象徵物如委託者或施術者之鞋、宗教象徵武器甚至是香枝或香煙等毆打、傷害小人紙。(維基百科「打小人」條目)

除了用鞋以外,還可以用香煙去打小人。剛好在報上看到原來有一種東西叫「電子煙」,當中「有一種溶劑,由電力產生霧化,可引起二手煙效果」。那麼,用電子煙去打小人效果又會如何呢?既然對人有害的香煙也可有「電子代用品」,那麼同樣對人有害的小人又能否「電子化」呢?進而再想,像教科書一樣,為了降低用家的負擔,我們又能否像研發電子教科書一樣,研發一些「電子阿婆」,來取替鵝頸橋那些壟斷「打小人」市場的阿婆呢?

或許,這種電子化的趨勢這樣發展下去,在某些年月以後,我們可能會見到以下的景象:「驚蟄日,僱電子阿婆一名,指示她用電子煙按程式設定由左至右、上層至底層,將電子小人打至破爛,以達到消災解難的效果」。

延伸閱讀:

生活•議題﹕打小人